
【编者按】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砥砺前行,四十载春华秋实。今年是宝胜建厂40周年。40年间,宝胜穿越风雨、脱胎换骨,充分诠释了“团结拼搏 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值此建厂40周年之际,公司推出系列报道“四十鎏金”,与广大职工一起重温宝胜四十年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今天推出第三篇《沃土孕变,巨木成林》。
深埋地脉的电缆不仅是电流载体,更是国民经济跳动的“血管”与“神经”,以金属筋骨守护能量命脉,用电子血液连接文明根基。2013以来,宝胜如同深扎工业沃土的根系,以加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契机,以技术为犁铧破开传统制造业的藩篱,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等“新土”中汲取养分,努力撕去“电缆制造”的单一标签,涵育出覆盖电能与智能全链条的产业生态林。从里下河畔的车间到钱塘江畔的场馆,从国产大飞机的线束到海上风机的电缆,宝胜用实际行动深刻证明,只有坚持向下扎根、勇于向上生长,企业才能真正破茧迎新。

强强联合,服务航空事业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拓宽发展路径,宝胜下大力气推进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积极寻求外部央企单位强大平台力量与技术资源。经过洽谈,宝胜最终投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怀抱。2013年6月,宝胜正式开启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战略重组新篇章。这场历时半年的高效合作,开创了央企与地方国企深度融合的范式。

宝胜迅速找准转型升级突破口,于2015年率先组建EWIS(电气线路互联系统)项目部,将业务版图从基础线缆向上游系统集成延伸。随着2017年特缆系统事业部的成立和上海研发中心的落成,宝胜构建起涵盖研发、试制、试验的全链条能力,其自主研发的复合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绝缘线缆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为国产大飞机装上“中国神经”。

在“聚焦航空主业”的战略指引下,宝胜的产业布局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2018年与贵飞共建安顺线束基地,随后陆续设立沈阳、西安、南昌、扬州四大EWSI研发办公室,形成了“贴近主机、快速响应”的服务网络。这种“嵌入式”发展模式使企业深度参与ARJ21、C919等重大机型研制,2019年成功中标中国商飞ARJ21项目线缆组件,成为该领域首家国内供应商,标志着国产航空线缆正式跻身国际供应链体系。

此外,宝胜持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六年间实现多项里程碑突破:2017年某系列屏蔽套管获商飞认证;2021年某系列导线进入商飞QPL目录;2022年某系列光滑型绕包线通过沈阳所装机评审。这些成果的积累,使宝胜在2020年一举斩获军工、民机业务全资质认证,成为商飞、沈飞等十余家航空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宝胜正以“航空报国”的使命担当,向着一流航空线缆系统顶级供应商的目标全速迈进。

前瞻布局,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高度市场化企业而言,唯有抢占先机,尽早占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宝胜以战略眼光布局多元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5年,旗下子企业中航宝胜电气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公司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宝胜电气坚持“数”赋发展,对标“德国工业4.0”相关标准建成智能化工厂,实现设计、制造、物流全流程数字化集成,企业先后申报并获批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省五星上云企业、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三星级培育企业等。

在持续培育电气产业的同时,宝胜发力绿色能源领域,依托旗下子企业宝利鑫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科技城与电缆城建成2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打造江苏省单体规模最大屋顶光伏项目,助力企业节能减排。与此同时,加速整合高压电缆业务,于2016年斥资3亿元全资收购宝胜普睿司曼电缆有限公司全部股份,改组为宝胜高压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突破外方技术壁垒,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为优化全国布局,秉持“三补一新”原则,通过并购重组建立差异化生产基地。2012年重新整合宝胜山东公司,2016年通过收购方式组建宝胜四川和宝胜宁夏两家子企业,补足电磁线与铝合金电缆技术短板……这一系列动作打破线缆运输半径限制,形成覆盖东西南北的产能网络。
海洋强国战略下,宝胜前瞻布局海缆产业。2015年成立宝胜海缆公司,启动年产4820公里海底电缆项目;2018年携手长飞光纤,引进海底光缆技术,实现电力与通信工程系统集成能力跃升。2020年,首根220KV光电复合海缆成功交付,标志着宝胜在海洋工程领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从电工电气到绿色能源,从高压电缆国产化到海缆技术突破,宝胜以创新驱动、资本赋能、战略协同为核心,持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书写出民族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创新破局,彰显品牌实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宝胜持续加强系统性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完善创新生态。制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确立以技术委员会、技术中心项目管理、具体研发项目技术管理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三级体系;制定《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办法》,建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确定各技术职级聘用资格,进一步健全管理级别与技术级别并行的双通道职业体系,优化研发成果奖励机制。
在持续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宝胜持续构建“1+8+4+N”创新体系,下大力气打造“一室两站六中心”创新平台集群。2011年,与上海电缆研究所达成协议,共同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于2012年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电缆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黄崇祺入站工作;同年,启动“高压电力电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平台”项目,于2017年完成建设任务,有效促进宝胜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14年,设立“江苏省特种电缆材料及可靠性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得江苏省科技厅授牌,并于2018年通过验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特种电缆研发能力。此外,2018年,宝胜获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高温超导电缆工程研究中心”授牌,于2020年获“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授牌,持续加强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
在管理体制和科研平台的“硬支撑”下,宝胜瞄准高附加值市场,在电线电缆领域打破多项技术垄断。企业研发的复合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薄膜绕包绝缘线缆,成功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产品目录。核电电缆领域,攻克1E级K1类核级电缆材料技术,参与“华龙一号”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发的核级通信电缆寿命超60年,材料自主化率大幅提升。轨交领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27.5kV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组件国产化的企业,产品性能指标超越国际同类,助力高铁牵引系统全面自主化;通过升级铁路贯通地线产品无缝焊接工艺,企业从2017年至今累计获得净利润超亿元。此外,在电工电气产业板块,宝胜紧抓“双碳”战略机遇,积极开发节能型变压器产品,研制低成本替代产品,持续扩大电工电气市场份额。

凭借卓越的科创实力,宝胜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先后服务了APEC峰会、G20杭州峰会、北京大兴机场、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企业陆续荣获首届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首届全球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财富》中国500强、亚洲品牌500强、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50强等荣誉,充分彰显了宝胜品牌的行业地位和硬核实力。

文化赋能,彰显国企担当
宝胜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与塑造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使命,以文化凝聚内生动力,为行业与社会贡献宝胜力量。

在社会责任方面,宝胜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宝胜火速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并为北京、成都、深圳、佛山、雄安新区等地的疫情防控项目提供电缆支持。坚持将绿色作为企业发展的底色,持续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下大力气推进节能减排,于2018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企业文化方面,宝胜重视员工成长与价值观引领。2013年成立宝胜商学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办硕士班,强化职工技术培训;同年,信号事业部员工杨从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公司举办“感动宝胜”十大人物表彰活动,弘扬榜样精神;2015年,共青团中央调研宝胜青年文明号建设,肯定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培养机制;2016年启动“职工大舞台”暨企业文化新理念宣贯,确立“四为一心”核心价值观;2017年通过中航工业机电系统文化建设达标认证,获评“企业文化建设达标单位”。2020年初,宝胜获得人社部门核准,成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开展企业内部职工等级认定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年鉴定规模达200人次。

从服务航空事业到助力大国工程,从科创转型到文化铸魂,宝胜以责任为根基、以拼搏为纽带,持续书写中国制造的担当与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