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替代”助力清洁化转型
2016年我国绿色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了2%。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2017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推动能源清洁化发展,依旧是今年两会瞩目的热点。
当前,我国非化石电源发展明显加快,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居世界第四,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全球电气化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目前,全球约20%的终端用能来自电力,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品种。主要国家电能占比均呈增长态势,日本电能占比最高,中国增幅最大。
电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等当量煤炭的17.3倍、石油的3.2倍。就我国当前情况来讲,实施电能替代,当前的重点是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此外,交通电气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识,电动汽车产业将成为未来“以电代油”的主要途径。
截至2016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而截至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70万辆,交通领域电能替代潜力巨大。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成能源保供应促转型强大引擎
我国首创主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将打破西方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增强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据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至2025年,实现国内互联;第二阶段,2025年至2035年,洲内互联;第三阶段,2035年至2050年,洲际互联。
由中国发起成立的首个世界性能源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旨在引领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是世界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球电力的互联网在中国正在发展起来,国内西部的电用不完,输到南亚去,这样就打开了路,而且我们有清洁能源长距离运输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是世界能源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平台,还是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促进全球产能升级、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提到,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16.5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5.9万亿千瓦时,人均装机和年人均用电量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在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发展,保障能源和电力供应的同时,还将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推动能源转型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全球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为中国和世界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