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线缆世界网(CABLE123.C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家扶贫日 电力行业决胜脱贫攻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核心提示:2018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一年来,各大能源电力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结合行业优势和企业自身特点,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贡献了力量。值此之际,我们推出专题报道,集中展示能源电力企业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亮点和成效。
 

20181017日是我国第5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一年来,各大能源电力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结合行业优势和企业自身特点,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贡献了力量。值此之际,我们推出专题报道,集中展示能源电力企业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亮点和成效。

“富口袋”又“富脑袋”

──华电集团精准扶贫系列报道·就业扶贫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攻坚提出的核心要求。近年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在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定点扶贫等任务基础上,大力实施以定向扶智培训、精准就业扶贫、吸纳贫困群众参工参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扶贫“华电责任”工程,帮助四川、西藏、新疆、宁夏等7省(区)21个县67831户的3126名贫困群众成功脱贫,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华电力量”。

实施“三定培养”扶智脱贫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深度贫困群众多分布于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等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物资短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低下的偏远山区,脱贫工作难度极大。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华电集团把着眼点放在探索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上,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三定培养”。定向招生即委托大专院校定向招收当地贫困家庭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正常进行全日制教育。为防止非贫困家庭生源冒名顶替,县级扶贫部门、教育局、企业联合走访,审定家庭贫困程度、个人学历基础,严格把控审核入学条件。定向培养即选取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西藏昌都职校和山南职校等大中专院校的水利水电、电力工程等专业学生,量身定制产学结合、定向委培的教学计划,达到学员毕业即可成才、出校即可上岗的培养效果。定点安置即贫困学生毕业合格后进入华电集团当地企业就业。

2018年,华电集团面向所属电站项目所在地的西藏昌都市、山南市及四川甘孜州等地区定向招收学生累计45人。“三定培养”就地就近、优势突出,被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称为“解决就业创收、脱贫致富、促进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吸纳贫困子弟精准就业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华电集团坚持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优先招聘当地学生,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云南怒江州六库镇赖茂村东方红小组的孙胡琴,就是华电集团就业扶贫行动的受益者之一。她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2018512日,华电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来到她家慰问调研,当时她的父亲孙正扬身患重病,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得知其是全村唯一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优良、专业对口的情况后,当即表态希望孙胡琴来华电就业。7月,参加招聘考试后的孙胡琴幸运地成为华电镇雄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工资收入将让这个家庭彻底脱贫。

益西拉姆,今年20岁,原为四川巴塘县苏哇龙乡村民。3年前,她的爸爸被确诊为尿毒症,一周3次、一次800元的治疗费以及拉姆和妹妹的学费,让这个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家庭陷入困顿。2017年,华电苏洼龙分公司在了解拉姆的家庭情况后,为职业中专毕业的她提供了就业岗位。每月2500元左右的收入,正让拉姆一家的经济状况好转起来。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的多种措施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招聘藏族高校毕业生3名,制定实施用工本地化方案;针对贫困学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资助资金46.7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华电集团所属内蒙古公司、新疆公司、甘肃公司等企业新能源项目中,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多位于牧区、戈壁、荒原等特殊区域,项目所在地农牧民家庭贫困现象较为普遍。公司因地制宜,积极吸纳当地贫困农牧区子女就业,在招收大中专毕业生时,原则上录用本地生源,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往届毕业生也予以录用,就业岗位大多安排在距离家庭所在地较近的地区,大多为运行值班员、检修点检等关键生产岗位。招聘过程中成立招聘工作组和纪检监察组,明确流程、及时公示,保证招的是贫困生、扶的是贫困户。

2017年,华电集团招聘当地贫困毕业生30余人,同时吸纳一批劳务用工、外包业务用工就业,并与以往吸纳的劳务用工中表现突出的17名贫困家庭子女直接签订了劳动合同。2018年上半年,华电集团新聘用25人参与后勤服务,新录用5名贫困家庭学生。

引导贫困群众参工参建

在摸清贫困村群众基本情况基础上,华电集团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外包业务用工、“一户一策”等方式,有序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参工参建、广开就业渠道。青海、西藏有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屋脊”,这里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成本最高的地区。华电西藏公司利用电站工程建设等有利条件,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的多种措施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支持地方车辆参与工程运输,吸收用工300余人次,为群众增收超过1000万元。

华电金上公司苏洼龙电站等项目地处于金沙江峡谷深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贫困人口占比20%以上。为促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公司按照“依法依规、政府主导、市场行为”原则,将电站非关键工程的土石方、水泥运输引入竞争机制,主要交由库区移民和贫困户负责承接,支持当地695人参工参建和务工、422辆车参与工程建设,提供辅助工程参建机会,为当地创造产值2.75亿元。

华电新疆公司对帮扶村贫困户设置“一户一就业”档案,在华电解决部分用工的同时,结合政府推行的保安、厨师、清洁工等公用性岗位招聘,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现已帮助150户的200余人获得就业岗位。

华电宁夏公司在固原地区农业光伏、屋顶光伏、风(光)电供热等项目中吸收贫困群众参建,共约1800名贫困人口获得经济收益。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华电集团在深度贫困地区投资26.5亿元、纳税1.3亿元;与地方政府有序组织贫困群众参工参建,吸纳189人、145辆车参与工程建设和物资运输,创收4821万元,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边陲再远,脱贫不远;使命依然,不忘初心。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一个个温情的扶贫故事背后,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助力精准脱贫的“华电力量”,是华电集团躬耕民生、情牵万家的至深情怀。

四川电力

精准攻坚深度贫困区

四川省地处西南四川盆地腹地,自古蜀山秀水,富饶安逸。然而,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四川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总面积占全省的61%,但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部分位于深度贫困地区“三州三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主动履行央企责任,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紧密结合四川省“四大片区”“五大扶贫工程”等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狠抓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坚守着不失初衷、不舍信念、不忘来路的“初心”,全力助推“三州三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靶向 促进资源优势转化

甘孜、阿坝组成的四川藏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而凉山州则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三地均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这里交通闭塞,形同“孤岛”,举目都是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

而这里拥有丰沛的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随着四川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四川电力通过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电网攻坚,积极做好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工作,发挥大电网作用,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甘孜州,依托太阳能这一优势资源,四川电力积极推动光伏扶贫项目。根据光伏扶贫工作总体部署,甘孜州2017年光伏扶贫指标共计21万千瓦,涉及州内87万余贫困人口,需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8座,所有电站均通过35千伏集电线路送入用户已有升压站升压后并入四川主网。自20181月集中式光伏扶贫工作启动以来,甘孜供电公司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多方协调、全力以赴推进甘孜州集中式光伏扶贫工作,第一时间完成全州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接入系统审批工作,为甘孜州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顺利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今年630日,8座光伏扶贫电站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在凉山州,四川电力在“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16亿元,建成±800千伏换流站1座,50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32座,35千伏变电站103座,10千伏线路长度约1.2万千米。以锦苏特高压为代表,凉山已经形成了±800千伏、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及35千伏、10千伏的梯次配置,覆盖全州,既有电力外送高速通道,又有220千伏等与外送通道相支撑的电力输送内网。

如今的甘孜和凉山,已经初步形成了“风光水”清洁能源黄金组合的格局。依托强大的电网,四川电力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从我国西南边陲输送到华东、华中,输送到上海、重庆等地,在满足全国用电需求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开发有效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三州”地区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可谓是“锦上添花”。

输造并举 托起脱贫致富梦

在电网攻坚的同时,四川电力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方式,加大定点扶贫工作力度,创新“产业+智力+爱心”三位一体造血式扶贫模式,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

20105月,四川电力制定了《四川省电力公司人才援建藏区五年规划》,明确提出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的“三定”培养方式,为四川省藏区供电公司培养高素质电力人才,为藏区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曲登是四川电力5·12人才援藏计划”招收的第一批“三定生”。毕业一年之后,他回到甘孜州炉霍县工作。现在已成长为甘孜州炉霍供电公司仁达变电所所长。“如果不是四川电力‘5·12人才援藏计划’的‘三定生’,可能我早就中断学业了。”曲登说,“‘三定生’给了我读书的机会,更改变了我的一生!”

2010年以来,四川电力推动实施人才对口帮扶援藏,先后选派了657人次的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帮扶甘孜供电公司;不断优化藏区劳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藏区薪酬福利激励机制,大力开发藏区存量人力资源。甘孜供电公司通过推动劳务协作跨区域配置人才,也就是依托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平台,由超员单位承接藏区变电运维为主的生产业务,实现人力资源在甘孜全自治州范围内跨区域流动。

同时,四川电力通过当地政府与教育部门、国网爱心希望小学、川电留守学生之家等平台,培养了464名电力专业藏区学生。通过开办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夜校,建成4所“四川青少年活动中心”、208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组织志愿服务15万余人次,13万留守儿童受益,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展翅翱翔的空间。

要彻底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问题,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彝族聚居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这个只有128户人的村子,贫困户多达53户。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四川电力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药材羌活、百合、雪桃以及山羊、土鸡等种养殖产业,形成了具有阿吼村特色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并结合当地特色,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彝兴”“丽火”等绿色品牌,帮助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

四川电力着眼于开发式扶贫,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地域、生态等地缘优势,让输血、造血和输智同步发力,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目前,四川电力供区内8536个贫困村全部达到“户户有生活用电”的标准,其中6799个村能满足未来5~10年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36个深度贫困县户均配变容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广东电网

78%的帮扶对象已脱贫

近半年,广东茂名高州市分界镇东方村李水生的收入增加超万元,6~9月份从产业基地领到了报酬7800多元,还有基地首次分红2300多元。”李水生一脸自豪,“有了稳定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东方村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是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扶贫干部唐奎带队精心打造的扶贫项目,“吸纳农户务工”“带动农户种植”“定期分红”三管齐下,有效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并持续增收。

广东电网紧紧围绕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两条攻坚主线,扎实推进2277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和140个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已脱贫4903户贫困户,脱贫率达78%,惠及人口11844人。该公司连续三年获得广东省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单位。

因地制宜变 “输血”为“造血”

“你看这是我们的龙眼干,买家评论都说质量好、性价比高。”去年8月微店开通以来,唐奎就变成了逢人就“安利”的微商。“互联网+”的顺风车有效解决了产品信息不灵、沟通不畅等现实问题,让东方村扶贫产品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截至目前,他卖出了龙眼干3300斤、龙眼肉1880斤,网络销售额约17万元。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规律、贫困家庭的基础条件,尊重贫困家庭的生产创业意愿,还要高效利用扶贫开发资金。”佛山供电局驻湛江巴东村的扶贫干部朱文滔说,“因地制宜”这4个字干起来是门大学问,他的“巴东勤致综合农场”项目创造了6个固定工作岗位,30个临时工作岗位,从7月到现在,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超过了15万元,贫困户今年底会获得农场整体收益的分红。

陈永波则在揭阳的井美村建起了原生态甲鱼养殖扶贫示范基地,“我们这个基地是与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既解决了技术问题,又保证了销售渠道,带动村民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据测算,该项目到2020年底能给村集体带来32万元收入,其中16万直接分红到各贫困户。

这两年,各扶贫工作队纷纷出招,168个精准扶贫项目从无到有,在南粤大地开花结果。“以前我们村没有一分钱(集体)收入,自从广东电网帮扶以来,发展了光伏扶贫等项目,我们村每年都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西湖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梅州五华县横陂镇西湖村村委书记李新明一脸欣喜。目前,这1300多亩的光伏累计发电量2800多万千瓦时。

完成1810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

“以前线路老化、电压不稳,现在改造完了,村民们用电很方便,家里可以添置更多电器了,村里建设百香果基地也有充足的电抽水上山了。”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公和村村支部书记叶宗胜为上月底竣工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连连点赞。广东电网公司河源和平供电局投资43万元,将公和村楼子背公变增大为容量200千伏安变压器,低压主干由原来35平方改为如今120平方,支线、户表线全面改造到位。

广东电网公司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展现行业担当,计划投资23亿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开展省定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至今累计完成了1810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改造后综合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9.48%,配电自动化、智能电表及低压集抄覆盖率均达到100%

广东电网公司扶贫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行业扶贫工作实施过程中,该公司优先向扶贫性质的规模性种植、养殖、农林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产业扶贫项目推行业扩工程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产权红线政策,保障产业扶贫项目用电需求。在热门的光伏扶贫项目方面还推出光伏远程报装,简化了光伏的报装流程和手续,做好扶贫光伏并网服务。

理念+机制打造“带不走的工作队”

在梅州西湖村的扶贫干部王素文谈到“强有力的村两委是打造扶贫长效机制的保障。”为此他们在西湖村打造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面向村党支部党员、村民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等常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夯实西湖村党支部党建基础,推动其更好地在扶贫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合作两年多,王素文带领的扶贫工作队一直努力将广东电网公司在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干事创业的热情留下来。他说:“现在村两委的公心变强了,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工作方式也转变了不少,群众参与度也更高了。”

广东电网公司党委一直强调通过完善的机制来保障扶贫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和长期性。比如该公司专门调研论证制定的二次分配的指导意见深受扶贫干部欢迎,该指导意见明确了二次分配的范围、比例、流程与监管机制,为各个扶贫点提供了实用性的方法论。“在二次分配指导意见中,有一个具体的公式,我们根据类别填入相应数值,就能科学地算出用于各项工作的分配金额。”唐奎介绍,经过测算,到今年年底,东方村可用于二次分配的受益约8.8万元,其中3.85万元计划用于“扶贫扶智”,3.05万用于“公共服务”。

扶贫工作不是简单粗暴地从统计学上消除一个数字,扶心扶志扶智才能彻底拔掉制约脱贫的根子。为此,广东电网公司把“蓝公益”作为志愿扶贫的有力抓手,专门成立教育基金,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设施和学习、生活环境,为130多所贫困村小学进行了校舍墙壁修复、线路翻新、操场修葺,新建“梦想书角”300余个,惠及学生上万名。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