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南方电网、国家电网首次跨电网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达成。来自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的电力资源,首次以现货交易形式,跨越传统的经营区域界限,按当前通道能力满功率支援华东地区电力保供,及时为华东地区增加180万千瓦用电保障,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连通机制全面达成,实现电力现货资源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

交易申报日,国家电网组织浙江、上海等华东省区申报购电需求,通过交易中心进行量、价申报,参与南方区域现货市场交易,形成交易电量和价格。从交易结果看,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通过全域资源的统一集中优化,实现了同时满足经营区内2.36亿千瓦负荷的供应保障和华东地区180万千瓦、共4230万千瓦时电量的紧急购电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跨电网经营区送电均通过中长期交易开展,稳定性较好但灵活性相对不足,电力需求和富余资源未能实现充分匹配。此次华东地区与南方区域之间开展的电力现货交易,是首次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经营区之间实现的、精确到15分钟尺度优化的现货交易。
本次跨电网经营区的现货试点,不仅打破了物理网络和经营管理上的壁垒,更在实战中验证磨合了不同市场规则衔接、跨区输电通道充分利用、两大运营机构“联合交易、联合调度、联合结算、联合运营”等关键机制,进一步验证了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一盘棋”运营提供了成功范式。
本次交易充分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华东地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以更合理的价格获取了急需的电力支援,有效缓解了局部时段、局部地区的电力供应压力,增强了能源保供的韧性与弹性;另一方面,南方区域的富余电力,通过跨区交易找到了新的消纳渠道,避免了资源浪费,提升了整个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绿色低碳水平,实现了供需双方共赢。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跨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的成功实践,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生动体现。它表明,一个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正在加速形成。未来,随着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机制的常态化、规模的扩大以及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将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